走 近 名 师
白塔中学新校区 何茂东
寒假期间,我们相邀去拜访了我中学时代的一位恩师,本意是利用春节闲暇之机去看望他,但在茶饭之余,我却收获到了意外的却又是情理中的收获,且非常丰厚。他就是全国先进教师杜仕泽老师。打开我中学时代的记忆之匣,他是一位受学生崇拜的“智多星”,也是一位能和我们一起“打闹”的“孩子王”,更是一位乐于“施舍”我们这些“穷兄难弟”“阔兄”,对他崇敬,愿意亲近,更乐于上他的课。时过20余年,今天回忆起来,仍是清析在目。
按传统习俗,老师为我们一行准备了酒饭,但我们更倾情于和老师“闹磕儿”,家事国事天下事,无所不谈,但更多的还是围绕着教育、教学这个“主题”,也许是老师的习惯,也许是我们大多数来者的去意。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,也没有高深的哲学思想,从我们过去的课堂,到我们身边的学生,从他课堂经验到他教学反思,从他教书到他作人,他用精辟的语言,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现在我们面前,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建议,每条建议都如涓涓细流,滋润着我们的心田,更像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,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启迪,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。他话语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、对教育的理解,深深感动着我。
通过几个小时的接触,他使我懂得了如何建立积极互动的班集体,怎样成为学生中的一员,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,怎样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微笑起来……
当我们谈到对待学困生的问题时,他说,“当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跟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,需要给他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;要让他去完成专门为他挑选的作业,并且评价他的成果;要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,同时要有耐心,能够忍受学困生那种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,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到来”。这些话常常在我耳边回荡,它给了我很多启示: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存在许多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,教师在面对他们时,要有最大的耐心和爱心,帮助他们树立信心。应该多与他们进行交流,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,从而对症下药。我们还应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学生,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,与学生做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,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和真诚,从而度过学习上的难关并逐渐乐于学习。
我们围绕着传统教育和现代教学、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,从教书到作人,通过一种休闲方式,亲切自然地交谈。时间过得真快,又到了我们必须说再见的时间了,也许是过去师生关系的融洽,也许是20年后我们生活的灰谐,临别,一位同学无意识地呼了声“起立!”,我们不约而同地、齐刷刷地站起,“老师再见!”“同学们再见!”老师笑了,我们也笑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