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札记
拓展课堂教学,攻克教育难点
南部县碑垭中学 何茂东 联系电话:13890857110
作为“搭配”给的“豆芽”科《思品》课任课教师,每每看到所任课班班主任苦口婆心、呕心沥血却仍有那么些缕缕违纪违规、滋事生非的“坏”学生、“问题”生时,我便怀疑我所教《思想品德》课的教学效果。为此,我开始偿试拓展《思品》课堂教学,深化“以理服人”、 “以情化人”,真正实现《思品》育人的教学目的。
平时,我侧重《思想品德》教材内容,说真的,无论从教材知识点的把握,还是课堂传授技巧,我自认为都还很到位,这些教育对绝大多数学生,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,但对于少数常犯错误的学生,特别是对那些已“恶习”成性,缺乏荣辱感、是非观、学业乏追求的“顽固”生来说,恐怕就难有收效。我认为,只有感情才是人世间最真挚、最美好的东西,情感因素的渗透,能使教育活动收到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效果,用“以理服人、以情化人”的理念拓展《思想品德》课堂教学,能让特殊对象从内心深处受到强烈震撼,唤醒他们,感化他们。
为偿试《思品》课堂教学拓展,实施对“问题生”的转变教育。我采用 “创设‘恩师’情节,树立‘崇拜’偶象,以情化人”的教育手段。
我首先加强了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,以“崇高的思想、感人的语言、爱抚的行动、充满关爱的神态”作为标准时时提醒和要求自己,并与“问题生”建立起情感基础,为“问题生”树立起“偶像”形象,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叫“对不起”,什么叫“感恩之心”,摧毁他们的“玩世不恭”心理阵营。我选择了我任教班集体中的几位“哥们”入手。趁一位“哥们”生日那天,我要约他的“哥们”一起到小河坝为他过生日,和他们一起玩游戏,谈天论地,“附和”他们的“野性”,其间,我将过去学生给我送的一份节日纪念品,有目的地题上了留言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,当时我明显能感觉到他脸上的“惊诧”和“感激”。乘势进攻,我又选择了个机会,在他们面前大大“炫耀”了一次。记得那天正好是九年级学生体考时间,我约“哥们”去观阵,期间,我与他们大侃北京奥运、世界足球名星、神州“六号”、星球旅游、升钟水库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“奇思妙想”,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又感到知识的匮乏。从此树立起了“懂的多、爱的广、重信义”的“哥们”形象,从他们眼神里,我不时能感受到“崇拜”和“偶像”的含义。从那以后,我逐渐以“哥们”的身份干预他们的言行,在“不经意”间纠正了他们的行为,在“无意”时引导了他们与班主任、班集体的协同配合,在“乐趣”中唤醒了他们的求知欲。他们变了,我也初次感受了拓展课堂教学的收效。
为偿试拓展《思品》课堂教学, 我还采用“创设第二氛围,开启心扉交流,以理服人”的教学手段。把课文的主题生活化,大道理具体化,教育对象个别化,教学任务阶段化。同样首先从情感上进行心与心的交流,因为只有开启心扉,用心交流才能创设一个和谐、祥和、友爱和宽松的教育氛围,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、心情舒畅、振奋的状态之中,这样教师教育工作才能发挥作用。记得小学《思品》课中,有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。我除了按常规教学方式完成了该堂课的教学任务,同时,我还针对个别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的现象,从班级生活委员那了解并选择了几位“不爱劳动”的学生作为拓展教育对象。有计划、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参加了主题为“劳动光荣”辩论会,有意识地将他们列入辩论正方。鼓励他们察阅资料、收集证据和事例,用充分事实和理由去证明“劳动光荣、歧视劳动可耻、劳动才会有收获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、劳动是公民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”等等。活动中,他们摆脱课堂的“束缚”,用各种理由维护“他们自己的观点——劳动光荣”。辩论结果,他们“盈”了,当然我也就实现了教学目标。在之后,通过班主任及同学反映,他们像变了一个人似的。各种劳动踊跃参加,积极肯干,不仅如此,还带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吃苦精神。
当然,活动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,使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坎里,用真心与学生交流,使其达到以心换心,以爱换爱的最高境界。
《思品》课堂内的教学对大多数学生有效,对个别学生就未然,特殊的教育对象必须采用特殊的教育方式,只有拓展课堂教学,以理服人,以情化人,方能实现《思品》育人的教学目的。
二○○八年五月九日